竖炉的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
正常操作
炉子生产时,要严格注意炉顶密封情况,护顶废气管道应盖好,矿槽线应保持在2/3贮矿量处。经常检查煤气流量、炉温和抽烟机负压等热工参数变化情况。并根据人炉矿石颜色。粒度和品位等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及时观察导火孔处矿石受热温度和下降情况,随时加以调整。正常时矿石呈粉红色,如呈黑色说明温度低,应加大煤气量,呈白炽色,则说明矿石温度过高,应及时“挠眼”以加速此处砂石生产线上的矿石的下降速度,同时减少煤气量。
操作中水封槽水位不宜过高或过低,水温保持在60--70℃为宜。发现过还原时,适当提高台时产量,如果还原不足(现场称过生或欠烧),要降低台时产量,并调整煤气量。
事故处理
(1)一般事故。生产中突然停电,要立即关还原煤气,再关闭加热煤气,最后停抽烟机。
煤气压力低于200 mm H2O时,应立即减少煤气用量,低于150 mm H20时应立即停炉。
装炉不及时冒火严重或棚料时,立即关闭还原煤气,如处理需要时间长时,加热煤气也要关闭。
生产中发生其他突然事故时,应立即关闭还原煤气,待查明原因处理妥善后再给还原煤气。
(2)煤气爆炸。煤气爆炸的主要原因为:
1)入炉矿石中矿粉过多,或布料不均.造成局部粉矿集中,或抽烟情况恶化,煤气分配不均,引起局部集中而产生爆炸。
2)由于抽烟机转速降低或叶轮损坏,炉内压力增加,煤气大量集聚而引起爆炸。
3)装炉不及时,炉内进人大量冷空气;遇火引起爆炸。
4)矿石预热温度过低,在炉内遇到上升还原煤气,不能产生还原作用,引起煤气过量而发生爆炸。
发现以上情况,应减少煤气角量,并且及时妥善处理。
(3)上火。炉子在生产中,由于煤气的急剧变化,炉内的火焰由炉顶通过废气管道直到抽烟机,这种现象叫上火。其主要原因为:
1)抽烟机转速过大(负压过大),造成强烈抽风,将大量煤气抽人烟道内燃烧。
2)炉内布料不均,煤气沿矿石间孔隙处上升到烟道然烧。
3)装料太少,不能充分利用废气预热.气流速度增大,大量煤气吸人烟道而产生上火。
4)煤气压力突然增加,流量过大。
5)由于炉子上部棚料,粉矿过多,抽烟机状况恶化,搬出机搬出量过大,矿石欠烧,还原煤气未充分利用等都能引起上火。
(4)淌炉。焙烧矿不受排矿辊的控制而自动(自溜)排出炉外称为淌炉。淌炉的结果,造成烘干机焙烧矿过生。出现淌炉的原因为:
1)矿石粒度过小。
2)排矿辊位置过低或滑铁板缝隙过大。
3)有时水箱漏水也可能造成淌炉。
(5)炼炉。矿石在炉内加热温度过高,超过它的软化点而形成熔融状态,或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矿石过还原,生成硅酸铁熔融体,这些熔融体粘附在炉壁上,影响炉料的正常运行,这种现象叫作炼炉。其原因可能是:
1)矿石在加热带棚料(或大块矿石卡在加热带下不来),时间过久,熔融软化。
2)炉内炉壁上有障碍物,矿石下降困难,而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以致熔融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