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质量控制
(1)混凝土质量控制指标:
①强度。控制指标是抗压强度,通过按规定测混凝土强度,计算均值、最小值、标准值、标准差,检查商品混凝土质量水平,判定强度是否合格。
②坍落度。反映和易性的指标。
③含气量。影响耐久性、和易性、强度。不掺引气剂的外加剂一般含气量不会超标。掺引气剂的混凝土对含气量应特别注意测试并进行控制。
④氯化物总含量。氯离子可导致钢筋锈蚀,应予以测定并严格控制。
判断预拌混凝土质量是否合格时,强度、坍落度、含气量应以交货地点取样为依据。这主要是考虑运送途中可能有些变化。氯化物的总含量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主要是氯化物在运送途中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泵送混凝土对原材料和配合比的主要要求
当采用预拌加气混凝土时,为确保质量,根据泵送施工的特点对原材料及配合比中骨料、混凝土坍落度、可泵性等提出明确要求,主要有:
①粗骨料与输送管径之比,按泵送高度50 m以下、50^-100 m,100 m以上3个档次分别给出控制数据,大致在1,2.5^-1:5.
②粗骨料应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0
③粗细骨料最佳级配曲线(见本节图2一1一图2一5)0
④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 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
⑤按要求掺人粉煤灰和外加剂,尤其是高效减水剂或泵送剂的掺人量。
(6)l0s时相对压力泌水率不宜超过40%o
⑦混凝土坍落度按泵送高度30 n、以下至100 m以上分别给出数值在100-200 mm,
⑧水灰比、砂率、含气量均有具体要求(详见本节I一1条第J,6、9款)。
(3)混凝土可泵性
这是混凝土泵送施工中的一项特殊要求。可泵性是代表混凝土拌合物在压力作用下,在管道中流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即在泵压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通过管道流变性能。
目前,混凝土泵送施工中往往只用坍落度反映混凝土的可泵性,这是不确切、不全面的。应该用相对压力泌水率和坍落度两个指标控制可泵性。混凝土泵送施工中出现堵塞事故,主要原因之一是忽视了用压力泌水率控制混凝土的可泵性。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比较完整全面的定义:“混凝土拌合物在拌合、输送、浇灌、捣实、抹平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在消耗一定能量情况下达到稳定和密实的程度。”如果此定义中的4项性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压力泌水性,这样就可表述混凝土的可泵性含义,即:可泵性=(流动性+可塑性十稳定性+易密性)+压力泌水性=和易性+压力泌水性当然,压力泌水性可反映加气混凝土模具可泵性的本质性能或关键性能。一般认为,坍落度只部分地反映了流动性和可塑性,因此规定用相对压力泌水率SR成40%控制混凝土的可泵性。
(4)最佳砂石级配曲线的选用
第一步,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及检验方法找出由累计筛余上下限组成的级配范围。
第二步,调整实际砂石级配曲线使其掺量接近第一步中上下限级配曲线的中部区域,这样就可确定最佳砂石级配曲线。
当砂石级配不合格时,可按下述步骤解决:采用各类大小粒径砂石、按搭配比例混合使用,将累计筛余(%)调整到累计筛余标准(%)允许范围内,从而满足中粗、细骨料最佳级配图的要求。
2)混凝土泵送过程控制
(1)泵送混凝土供应
①泵送混凝土供应确保连续,均匀供料,应在交货地点,进行交货检验,并应符合《预拌混凝土》等标准的要求。
②泵送混凝土的拌制,其采用的搅拌设备、投料次序、搅拌时问应符合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③泵送混凝土的运送应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搅拌运输车台数、运输途中的转速、运输延续时间等重要参数均应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泵送设备
设备选型和布置、配管设计、布料设备等均应符合标准要求。
(3)混凝土泵送与浇筑
混凝土泵严格遵守其安全使用及操作要求,严格执行混凝土泵的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有关规定。加湿混凝土砌块设备的浇筑应按预先划分的浇筑区域,按标准要求的浇筑顺序进行。
(4)故障排除
应根据故障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排除措施。
3)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1)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粉煤灰等掺合料)及其计量均应符合标准要求。
(2)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①可泵性应满足泵送要求;
②混凝土入泵时的坍落度允许误差应符合标准要求;
③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取样;
④建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质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