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成型出现的误区
(1)制作混凝土试件时多加人粗骨料,认为能提高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制作混凝土试件时多加人大石子是不能提高棍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从理论上可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强度、水灰比、温度、骨料品种和质量等。加气混凝土中骨料的应用主要是为形成骨架、减少水泥用量、收缩及降低水化热。不同品种的粗骨料由于自身强度差异会影响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对同品种、同质量的粗骨料来说,用量多时强度有所下降,因为在混凝土结构形成过程中都要产生内分层和外分层;外分层使得粗骨料下沉,水和水泥上浮,造成混凝土内部不均匀;内分层由于水分上浮在粗骨料下方与水泥石结合部位形成各种孔腔,产生薄弱部位,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粗骨料用量越多,影响越大。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拌合物与该混凝土拌合物筛去粗骨料后的砂浆制成同尺寸的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检测28 d抗压强度,砂浆强度平均值高于混凝土强度3 MPa以上;混凝土等级越高,砂浆强度与混凝土强度之差越大,因此在制作混凝土试件时,多加入粗骨料即大石子,不能提高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认为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夏季要高于其他季节。
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在夏季抗压强度不高于冬季。因为虽然水泥的水化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水化温度的提高而加快,在选矿设备中这并不能说明在相同龄期时其形成的强度高于在正常温度时形成的强度。因为当温度升高时一方面由于水泥水化速度加快,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很快被水化产物包围,妨碍水泥的进一步水化反应,使得水泥内部水化不均匀,从而影响水泥最终强度的形成。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如果养护不加强,水泥会因缺少水分而影响其水化反应进行,因此相同配合比夏季自然养护混凝土强度不一定高于其他季节自然养护的混凝土强度。
(3)认为骨料中的泥块含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小于骨料中的含泥量影响。
泥块在混凝土中形成薄弱部位,减小混凝土结构的有效受力面积,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显著。骨料中含泥量在搅拌过程中能均匀分布,含泥量在一定范围内,不仅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反而因隔离了水泥颗粒使得水泥水化更加均匀完全而增加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