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膨胀剂误区

  1)走出膨胀剂使用误区
  目前.混凝土膨胀剂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促进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应用效果却不佳,使用失败的工程也时有发生,造成混凝土结构渗漏和开裂的质lit事故屡见不鲜。为此,就很有必要加深对凝土膨胀剂的认识,以消除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1)走出“一掺就灵。一掺就不裂”的使用误区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方法。掺膨胀剂混凝土的应用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结构类型、内约束条件及外约束条件、混凝土膨胀率、环境条件及温度、湿度条件,混凝土组成材料性质等诸多方面,又有多种条件的限定,绝不是一掺就灵。一掺就保证混凝土不裂。有的设计人员不分结构性质和部位,在设计图中注明混凝土中必须掺加膨胀剂,有时还规定出膨胀剂的用量,这更是错误。膨胀剂主要用途是补偿收缩,防水工程的底板混凝上的限制膨胀率为0. 02%-0.025写,侧墙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为0. 03%-0. 035 %,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为。. 035 % -0.045%为宜。不同结构部位的抗裂要求不同.膨胀剂掺量是不同的.由于膨胀剂与水泥和减水剂的适应性不同,在同一配合比下,不同生产水泥厂家水泥的混凝土膨胀率大小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工地原材料试配补偿收缩混凝上.在满足混凝土坍落度、强度和抗渗等级情况下,必须达到限制膨胀率的设计要求.否则要调整膨胀剂掺量。
  (2)走出“千篇一律,一个配方”的使用误区
  设计图中或膨胀剂生产厂家给出的膨胀剂掺量,只能作为使用的参考用量,用选矿设备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检验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并以此作为膨胀剂掺量的依据。众所周知,无约束的混凝土自由收缩不会产生裂缝,而受约束混凝土的收缩,也只是在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拉应力达到或超过其抗拉强度时才开裂。掺加膨胀剂的作用就是利用约束下的膨胀变形来补偿收缩变形,混凝土的膨胀只有在约束下才能产生预应压力.膨胀混凝土必须有相应的外界边界的外约束和一定配筋率的钢筋内约束作为限制膨胀的条件.配筋率必须在。.2%以上,否则起不到限制膨胀的作用。规范规定,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28 d的限制膨胀率)1. 5X 10-',相当于结构中产生的预应压力大于0. 2M Pa。根据实践证明,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以控制在2. OX 10一’-3.0 X 10-'为宜.填充用膨胀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最好控制在3.5X 10-' -4. 5 X 10-',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防水工程的混凝土,其限制膨胀宜为2.0X10''--2.5X10-4;混凝土墙体的限制膨胀率可控制在3. OX 10一‘-3. 5 X 10',这是因为混凝土墙体受施工、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比底板大,所以,墙体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比其底板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稍有提高,以提高抗开裂的能力,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控制在3.5X10-'---4.5X 10-'为宜。
  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能只注意到其收缩值的大小.还必须考虑约束条件,当混凝土的内外约束一定时,必须注意其膨胀率与混凝土的收缩相协调和适应,使膨胀率大小适当。膨胀率过大.使混凝土疏松,降低混凝土强度甚至使混凝土开裂;膨胀率过小,则不足以补偿混凝土收缩。混凝土膨胀率随膨胀剂掺童的增加而增大.但不成正比例关系.正因为膨胀剂掺最与其膨胀率密切相关,因此,膨胀剂掺量一定要合理和适量,计量一定要准确。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但也不成正比例关系,因棍凝土与膨胀率密切相关,采用合适的限制膨胀率与合适的膨胀剂掺最就显得非常重要.应由试验确定。不论混凝土强度等级大小而采用同一掺量显然是不对的。与混凝土相关的水泥用量也和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关系很大,在水胶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用量大则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也大。由于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不同.它与水泥、化学外加剂及掺合料的适应性也各异,因此要通过混凝土试配来确定组成材料的用量.要在满足加气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及坍落度的条件下.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必须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膨胀率,使其混凝土膨胀剂的掺址满足不同结构及不同部位的补偿收缩的要求。  
  (3)走出“膨胀剂推荐掺量”的使用误区
  实际工程中如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要用大膨胀混凝土填充,要求混凝土膨胀率达到0. 035%-0. 045%.强度提高5 MPa,要掺人14%一15%膨胀剂才能达到。如果只拘泥于推荐掺量12%,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可能开裂。所以.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科学地掺人不同数量膨胀剂.才能达到补偿收缩的要求。将膨胀剂当防水剂使用是可以的,但一般防水剂只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掺性能.不能抗裂,而膨胀剂首要解决混凝土结构的抗裂,不    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试件在湿养护过程中呈现为无限制的自由膨胀状态,钙矾石膨胀对水泥结构有微小破坏,而膨胀作用主要表现在头1-7d,所以7d抗压强度比空白混凝土低10%左右属于正常现象。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必须受到钢筋的内约束和外部邻位边界的外约束,混凝土变形呈现为限制膨胀状态.比如,混凝土底板的变形受到基底及邻边的约束.混凝土墙体的变形受到基底、墙侧土体及两侧端墙的约束,其限制膨胀与试件的自由膨胀不同。试验表明,带模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强度比不带模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强度高10%-r15%o膨胀剂本身具有一定活性,可视为胶凝材料的一部分,虽然混凝土早期强度随UEA等膨胀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并不成正比例关系,实践证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能赶上甚至超过不掺膨胀剂的基准混凝土,不过,当膨胀剂掺至14沁-15%时,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应将其强度提高一级。
  (5)走出.‘膨胀剂宁可少掺,少掺比多掺好”的使用误区
  由于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试件的早期强度有所降低.由于害怕后期强度的继续卜降。而特意减少膨胀剂的掺量,以防万一,这样做的结果将导致混凝土的膨胀率下降,使膨胀剂的使用失败。值得注意的是.随着UFA等膨胀剂用量的增加,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随之提高,故在满足和尽量提高混凝土膨胀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膨胀剂的用量.但不可无故减少膨胀剂。    (6)走出“少掺膨胀剂”的使用误区    膨胀剂发生膨胀主要在1-7 d内,而强度试件是自由状态,钙矾石膨胀对水泥结构有微小破坏.所以7d抗压强度比普通混凝土下降10%左右属正常现象.而28d强度完全可以达到设计强度。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都受到钢筋和邻位的约束,带模养护的膨胀i昆凝土试件的限制强度比自由强度高10%--15%。不能以自由强度作判断依据,应以28d强度是否达到试验强度为准。把膨胀剂视为早强剂,且以7d强度降低为理由而少掺膨胀剂是错误的。试验表明,掺膨胀剂混凝土7d抗压强度达到28 d试配强度的70%便可达标。
  (7)走出“只做强度和抗渗检验.不做膨胀率检验”的使用误区
  有些施工单位,只根据混凝土等级及抗渗等级的试配来确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然后在按该配合比的基础上掺加膨胀剂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上推荐的膨胀剂掺量,作为补偿收缩混凝上的施工配合比.更有甚者不采用等量代替水泥用最法,而直接在原混凝f配合比的基础上.再掺人所需加入的膨胀剂,更不应该的是不做限制膨胀率试验。工程实践证明,膨胀混凝土的膨胀率除与膨胀剂的种类和掺量有关外,与其有关的因素还有水泥的品种和数量,特别是其中熟料C:3八矿物及S();的含推,另外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数量、掺合料的品种和数量、混凝土强度、水胶比、养护温度和湿度、搅拌时间、外加剂及骨料的种类及数量也有一定关系。由此可见,膨胀剂的掺量及混凝土的膨胀率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而且其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又是复杂多变的.若想使混凝土膨胀率能够满足不同结构和部位补偿收缩的需要,对于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一定要检测限制膨胀率.并以此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
    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特性指标是:水中养护14d的限制膨胀率)0. 015 Yo测定方法是用100 mm X 100 mm X 300 mm试件,中间预埋人拟Omm限制钢筋骨架.当混凝土达到3-5 MPa时脱模,用千分表测长仪测定初始长度,然后放人水中7d,14d测定其伸长率。
  (8)走出“掺加膨胀剂后可不设伸缩缝,也可不设后浇带”的使用误区
  混凝土膨胀剂的掺加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最终收缩、推迟混凝土的收缩过程,所以可以适当增大最大伸缩缝问距,但不可省去不做。规范明确指出,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加。并强调还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因此,不能只因采用补偿收缩就过大增加伸缩缝间距。更不能因有了少量暂时未发现问题的工程实例.而不对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进行有科学依据的分析和判断.并由此确定最大伸缩缝间距的增减.整个结构长度超过最大伸缩缝间距过大而不设缝的做法是不慎重的,一般不宜超过50-60m,不宜完全取消伸缩缝。    设置后浇带是常用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有效方法。合理有效的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加最大伸缩缝的间距.但不能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同时应该注意,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应当在已浇筑的膨胀混凝土收缩基本稳定后的一个月后进行。由于后浇带施工不但麻烦.而且还会延长工期,有时还可能造成渗漏,因此可采用以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合理设置有效的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并在可靠经验时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用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代替伸缩缝。    使用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是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可靠手段.但必须走出上述几个误区.正确使用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普通混凝土掺加膨胀剂后,混凝土中产生适度膨胀.形成一定的预应压力。大致可抵消混凝上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干缩拉应力及补
偿部分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从而防止或减少结构有害裂缝的产生。应该指出。膨胀剂仅适用于控制混凝土早期硬化所产生的收缩,主要解决早期混凝土的干缩和中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问题,对于后期周围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收缩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膨胀剂最适用于周围温度变化较小的地下、水工、海工、隧道等工程,并适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及二次灌注的填充性膨胀混凝土。裂就不渗,达到补偿收缩的抗裂作用.关键是混凝土膨胀率能否满足不同结构的补偿收缩要求。所以必须指出.厂家推荐的膨胀剂掺最只能作参考,通过检测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亦以此作为配合比的主要依据。
  (4)走出“膨胀剂会使棍凝土强度下降.不能采用内掺法”的使用误区
 

版权所有:河南鸿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西开发区 联系电话:0371-53762053 13674998188
豫ICP备08103981号 本站关键词:砂石生产线_烘干机_选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