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混报土国内外发展概况
加气混凝土制品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初期,1924年瑞典在使用铝粉发l气和燕压养护的基础上取得生产加气混凝王的成功经验,1929年开始以工业化方式生产。这种产品以生石灰和砂作为主要原料,商品名为“伊通”( Ytong )。以后,瑞典又发展了另一种以水泥和砂作为主要原材料,商品名为“西波列克斯”(Siporex)的加气混凝土制品。日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除上述瑞典两家厂商外,还有西德的“海勃尔”( Hebel)和荷兰的“求劳克斯,( Durox )。有的国家在引进国外专利后,经过研究发展,创造了具有自已特点的工艺,如波兰的“乌尼泊尔” Unipol )和日本的“海勃尔”等。
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大量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0年世界加气混凝土总年产量仅为200万来’,到1960年增加到600万米’,1970年发展到2000万米’以上。廿年左右,世界总产且激增十倍以上。现在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生产加气混凝土制品,从寒冷的北欧到炎热的非洲以及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几乎到处都有,产量较商的有瑞典、西德、罗马尼亚、日本、苏联和波兰等国。加气混凝土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决不是偶然的,这与加气混凝土制品工艺生产和应用技术的一系列优越性分不开的。仅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台风和地震比较多的国家,同时,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用地的紧张,建筑逐渐向高层及超高层发展,对轻质建筑材料的要求更为迫切,它在1964年从瑞典引进第一个专利,1966年的年产全仅为11万米’,但1973年年产已达153万米.,七年内增长了近“倍。目前年产且已突破200万米’。
在制品的规格品种方面,国外已日趋多样化和精确化。除能砂石生产线无筋砌块、保温块、配筋屋面板、墙板、隔墙板、楼板和拼装大板外,还能制造各种异形构件,以及带有各种饰面的外墙板和内隔墙板。各国在生产管理方面也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经验。
我国加气混凝土生产和应用的历史比较短1964年曾用石灰、砂首批制成加气混凝土,包括墙板、尾面板和砌块等制品,1965年旅建了一株墙板承重的四层试验性住宅和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气墙板作围护墙的两层办公楼。
1965年我国从瑞典引进“Siporex”专利,建造7北京加气混凝土厂反击式破碎机,并于1967年正式投产,设计能力年产15万米’,主要产品是屋面板和无筋砌块。经过十多年来的革新和改造,目前生产能力已提高到24万米’,生产技术水乎也有了很大提高。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加气混凝土生产,从寒冷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到湿热的南方,已有20多个省市正在筹建或已经建成各种规模的加气混凝土厂。在发展品种方面自动包装机,我国特别重视工废料的利用和地方资源的开发。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各种
工业废渣也有待综合利用,因而除了原有的水泥、矿渣、砂品种外,我国还大力发展水泥、石灰、粉煤灰和水泥、石灰、砂加气混凝土。在加气混凝土的科学实验工作方面,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工艺方面对原材料构成和新配方的探讨,对缩短和简化流程的研究,对减少水泥和附加剂用盆以降低制品成本等等,在设备方面,对切割机,浇注模具和钢筋网片焊接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制并取得进展,在应用技术方面,在系统的材性研究墓础上对各类制品进行了广泛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构造节点的试
聆,对构件计算理论的探讨,对墙体饰面,物件固定、建筑物理和配套材料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些较成熟的经验,在施工技术方面,对施工方法、配套机具进行了必要的试验和研制工作,并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编制了“加气混凝土应
用规程”(草案)等文件。几年来,加气W凝土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口益扩大,由原来多数用做砌块和屋面板,到目前逐渐在大型工程中广泛菜用配筋堵板,都说明人们对加气混凝土优越性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化。、但是,必须指出,由于我国加气混凝土的发展历史毕竟还很短,加之“四人邦”的产重干扰,加气混凝土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技术问题,也有生产管理和组织体制上的问题。我们相信,这些问题通过科研、生产、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逐步解决,使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以便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做出应有的贡献。